九门是在长沙还是北京?
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京都九门大多无存。
老长沙的九门提督,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盗墓家族,势力庞大,涵盖文物走私的所有环节,几乎所有的冥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某一家。
老九门被世人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上三门皆已洗白,即为官。包括张启山、二月红、半截李;平三门多半背负着骂名,即为贼。包括陈皮阿四、吴老狗、黑背老六;下三门则多数是做生意的,即为商。包括霍仙姑、齐铁嘴、解九爷。
历史上有哪些暴殄天物让人扼腕的***?
最扼腕叹息的!就是明朝的海禁政策。
最暴殄天物的!就是《郑和航海图》。
1406年,郑和下西洋开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但于中国却更像昙花一现。此后,世界航海史由西方书写。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14***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
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却因为传统文人的见识、王朝的政策、朝堂的争斗,弃海就陆,错失了重大战略机遇期。
直至今日,我们的舰队依然没有恢复到郑和舰队的地位——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
我们为什么要讲民族复兴,复兴!就是因为我们祖上,有人做的比现在好,我们只是恢复祖上的荣光而已!
江南可***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相信这首民歌能勾起许多人的回忆,毕竟这是我们小学时期最早接触的古代文学作品之一。我也相信,大家对“江南可***莲”标题下的“汉乐府”三个字有着模糊的印象。
所谓“乐府”,也就是朝廷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平常收集各地俗乐进行改编、制作保管各类乐器,还负责祭祀时候的歌舞。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孝武皇后)的哥哥李延年,就是乐府长官协律都尉。
汉代乐府设立的记载
但是,从前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者们,到底乐府这个机构是不是汉代首创的,汉之前有没有乐府呢?
“乐府”一词最早的记载是司马迁所著《史记》: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如此看来,凭文献来说,大概可以说汉朝初年已经存在乐府。但再往前,就没有记录了。
也正是因此,《汉书》中自“孝武立乐府而***歌谣”——汉武帝时期设“乐府”的说法才会如此著名。
楼主这个问题应该指的是物品吧,历史上很多凝聚人类智慧与才华的宝物,没能保存到今天,只能凭借史书中的记录,让后人凭空想象,这无疑是让人捶胸顿足,深深扼腕。我来说几件吧。
1、传国玉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参与制作,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王莽篡位时,派人到宫中抢夺玉玺,可是当时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碎了一角,后来玉玺一角用黄金补齐。在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攻破洛阳,后唐李从珂抱着玉玺登楼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2、项羽火烧阿旁宫
史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后来被项羽防火烧毁。
3、董卓火烧洛阳城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想要迁都长安,可是不想讲洛阳留给他人,于是驱洛阳百万人赶往长安,将洛阳城放火烧毁,方圆两三百里不见鸡犬。
4、梁元帝烧书
南北朝时期,梁元帝热衷文学,搜集大量书籍至于宫中,数量达到14万卷之多,当江陵城破之时,他痛恨自己无能致使亡国,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一把火将其烧了。
5、乾隆毁书画
乾隆皇帝喜欢收集古玩书画,然而却有一个恶习,总是要在搜集的古董名画上面留在只言片语,遮盖了原画作的意境,后人永远无法欣赏原画的韵味了。
6、圆明园被毁
北京西郊外有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素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英法联军给抢掠并烧毁了,实在让人惋惜。
我是历史长亭,所举例子不过是历史文化瑰宝中的冰山一角,历史上这类暴殄天物的事情不胜枚举,简直罄竹难书啊。
成为东亚文化之都!济南凭什么?
“东亚文化之都”历年当选城市
2013年:中国泉州、日本横滨、韩国光州
2014年:中国青岛、日本新潟、韩国清州
2016年:中国宁波、日本奈良、韩国济州
2017年:中国长沙、日本京都、韩国大邱
2018年:中国哈尔滨、日本金泽、韩国釜山
2019年:中国西安、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韩国仁川
2020年:中国扬州、日本北***、韩国顺天
2021年:中国绍兴、敦煌,日本北***,韩国顺天
2022年(候选): 太原、温州、济南、淄博、烟台
济南是儒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素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誉。济南钟灵毓秀、文脉绵长,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潇洒似江南”的自然风貌、辉煌灿烂的文明瑰宝和“说不尽、无穷好”的历史遗产。
你知道清明节有多感人的来历吗?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春季节气第五,一般在农历三月初。这个时候地气进一步回暖,草长莺飞。
农历节气本来是方便农耕和生活而形成的,清明一开始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祭祖节日,因为春天适宜户外活动,才与其他节令形成一个祭祖、踏青的节日包。
清明这个节日包最早一共有六个节日,覆盖农历二月底到三月上旬,都和祭祀、户外踏青有关。
1、社日
据《荆楚岁时记》,结束冬季室内生活,走出户外活动第一个节令是“社日”,也就是祭拜土地神的日子。
土地给予人类食物,生活在农业社会的古人对土地十分敬畏。一年有两次重要的祭拜土地神的活动,分别是春社和秋社。
春社
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天干记时十天一轮,戊日排第五。第五个戊日,也就是立春后四十五天。差不多就是公历三月二十日左右,春分节气的前后。
清明节不仅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应该说更多的是感恩的节日。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泣血丹心,忠诚为君。“寒食节”因这个历史事实而来,寒食节的后两天即为清明节。在这个日子里失去至亲的人在哀思。
火熄后,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在树洞里发现一封点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文公率臣上山祭奠介子推,发现烧死的那棵柳树又复活了,就封它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本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祭祀先人的节日是因为它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本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家臣,在重耳没吃的时候介子推割自己腿上的肉做汤给他吃,后来重耳革命成功了,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介子推不愿再继续伺候(肯定有他的原因),和母亲躲到了山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老母烧死也没出来。有权任性的晋文公居然也良心发现,于是下令全国将该日定为禁火🔥日,俗称寒食节。碰巧和后来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碰在一起(只差一天),于是俩节就一起过,统治者借此宣传忠(君),老百姓借此表达孝(先人),表面上看忠孝两全,实际上是各取所需。我一直觉得很纳闷,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明明是一个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忘恩负义的故事,而且情节极其恶劣,血淋淋的惨不忍想! 不知为何后来居然被当成一个忠君爱国的典型,没人去追究暴君重耳的***放火的罪行!看来这个族群自两千多年前开始就患有健忘症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身为受害者却积极主动配合加害者的病症),难怪久治不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都旅游穿搭长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都旅游穿搭长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