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从何得来?为何没有黄山?
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有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既然黄山这么有名,那么为什么没有被列入五岳呢?简单地讲是因为“五岳”是汉景帝时期颁布的,五岳的分布地区都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知名度高、游人也很多,而黄山到了唐朝才有游人足迹。因此并没有被列入进去。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五岳之首,这与山东悠久的历史休戚相关。众所周知夏禹分***时,山东属于青州。在商朝的时候山东就已经是部落的活动中心,人文经济很发达。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而渭南市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全国闻名。
中岳嵩山则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嵩山西连洛阳,是洛阳的重要屏障,是京畿之地。南岳衡山则是道教圣地,也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祭祀社稷的地方。
最后一个北岳恒山则是军事要地,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
五岳之说源起于战国时期开始流行的用阴阳五行之说来解释天地万物,其中一般认为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就有明确提到过祭“五祀”、“五岳”。
而到了西汉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在“岳”这一条就明确地解释为:
显然,在这个时期已经明显地有了五岳的具体山名了。
那么为什么是这五座山,而没有您提到的黄山,包括庐山等名山,这正和五岳源于五行学说产生的战国时期有关,这五座大山其实正代表当时构成天下的战国七雄。
北岳恒山,正靠近当时燕国的首都蓟。东岳泰山,在齐国境内。南岳衡山,靠近楚国郢都。西岳华山,在秦国境内。而中岳嵩山,靠近周王都所在洛阳,和韩魏赵的前身晋国有莫大关系。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祀大山并借由登上大山和天沟通的重要传统,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王者之所巡狩所至”,其实也可以说这五个大山也是当时这几个大国国君举行重大祭祀的地方,而其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化集团就根据五行学说加以编修,将这五处列为象征天下五个方位分别能沟通天地的五座重要大山。
所以,五岳的由来是有其学说根据和祭祀文化与历史源头的,并非是简单看那座山比较顺眼就可以列的,其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景色为标准而提出的,所以后来徐霞客评价“黄山归来不看岳”认为黄山在景色迷人方面盖过五岳,却也无碍于其在中华文化传统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据史料记载,汉宣帝曾颁诏书,命名五岳。五岳的地理都在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东岳泰山,在商代就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一个居关中要津,一个位中原腹地,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南岳衡山是我国南方经济、文化开放区。相比之下,黄山开发要比五岳迟得多。直到***盛世,黄山才有游人的足迹。
中国的“五岳”尽人皆知,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山嵩山。
但细细想来、中国的名山却远不止这些,还有安徽的黄山、四川的峨眉山、湖北的武当山……若比秀美壮丽,仅黄山的魅力就可能超越“五岳”,可为什么它不在“五岳”之中呢?
这得从“五岳”的起源说起。传说在尧舜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时的“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一座高山,放火发信号,以召集诸侯。于是,最早的几座发信号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到了舜时代,岳官的职称开始与这些名山的山名统一起来,不过当时发信号的山并不固定。大约到了汉代汉宣帝时,才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嵩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又过了几个朝代,到隋代时,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又改北岳为山西恒山,这样就确定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五岳”。
据说,黄山没有纳入“五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黄山过于险峻,无法用于军事防御,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受到重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黄山攻略旅游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黄山攻略旅游路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