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如何看待史学家评价汉唐时代说的脏唐臭汉,对此有何看法?
大汉王朝与***王朝在中国历史都创造各自无比辉煌的业迹。汉王朝在文化上创造了汉文化传于后世,政治经济也取得很大成就。唐王朝把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推向成熟,创造无法比拟的历史贡献,如三省六部制,兵役制,租庸调制。这些成果都进一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对于这些成就是值得恳定的。
但有些史学家称之为脏唐臭汉在本人看来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从传统观念讲唐在文化上很开放,尤其是男女关系上开放包容,穿衣打扮上也很开放,如寡妇再嫁,皇帝娶嫂子,儿媳妇现象存在。因此称之为脏唐。汉在文化与社会观念上也并没有多大限制。这些只是一种社会观念而已,但也不影响其在其他领域内的各项成就。
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历史的盛赞,都必须创造天愧于历史与人民的成就。都必须对把握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民心方面作出成就,只有这样才会被历史与人民敬仰与传颂。唐朝与汉朝在中华历史发展史上都留下让后人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历史经验。
首先“脏唐臭汉”不是史学家提出来的,是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叙述。
所谓“脏唐臭汉”,“臭汉”主要是指汉代皇帝多龙阳之好,不仅爱江山美人,还爱男宠。汉高祖刘邦与籍孺同起同卧;邓通为汉文帝文帝吸允脓血,为此汉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汉武帝与韩嫣,《史记》《汉书》记载上大夫韩嫣“与上卧起,赏赐拟於邓通。”汉哀帝与其男宠董贤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由来。
“脏唐”是因为当时男女关系开放。这种开放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开放,从皇帝后宫,直到市井小民,在男女关系方面都很开放,从唐太宗李世民的霸弟之媳,唐高宗李治的霸父之妻,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霸儿之媳,武则天蓄面首,留下名字的就有四人,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沈南璆。皇室如此丑态百出,就难免上行下效,致使唐代朝野上下狎妓淫乐之风盛行,“犹自笙歌彻晓闻”。唐代是古代妓业的繁荣期,并形成教坊妓制度,宫妓盛行不衰。
其实史学家对于汉唐的评价,都以盛世居多,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盛世”,国家统一、文化昌明、武功强盛、国威远播!
史学界不是在脏唐臭汉!是各个朝代不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朝代,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各个朝代都有着兴起开始走自己的思路发展,皇帝不是思想家哲学家哪能把国家管理的那么好呢。为此,每一个朝代都有局限性看不到一个朝代的进步的方面全盘否定是不对,更看不到一个朝代的落后的臭的一面就没有一面镜子以后的朝代还是好坏不分,正确和错误不分整个社会怎么发展?那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国家不分青红皂白的百姓有什前途?
脏和臭是两个很不好的字,用脏和臭来评价汉和唐是非常不好的。今天我们发明了显微镜,可以看到水里有许多微生物,我们说水不好,水放久了有味道了,发出味道来我们说水脏了,或者是水臭了了。如果对于一个渴的要死的人来说,只有这样的水,他选择渴死还是喝下又脏又臭的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后世的史学家是站在自己的时代 评价几千年前的人和事,这是有失公允的。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是知道伟大的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是嫁过人再嫁给他父亲的,才生了汉武帝刘彻。这种事在那个时代很正常,至少皇帝不觉得怎么不好。后汉的蔡文姬嫁了人,丈夫死了成了寡妇,回娘家。后来遇上战乱,被掳到匈奴,和匈奴的左贤王生了孩子。后来在曹操的斡旋之下,不惜骨肉分离也要回汉,被赎回后。依旧再嫁比自己小的丈夫,一方面是她身不由己,被时代裹挟,另一方面在汉代女子剩下,像今天剩女问题地方官是要受惩罚的。
唐代原本是鲜卑人,血管里流着奔放的血液,加上那个时代受少数民族收继婚的影响,人们视娶进门的妻子是财产的一部分。父亲死了,父亲的儿子继承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的妻子是正常的事,哥哥死了,弟弟继承哥哥的遗产,将哥哥的妻子们也继承了。所有的人都认为理所应当。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将他哥哥和弟弟的妻子收入后宫,并不是他缺少女人,而是对这女人的保护,后人曲解大肆诋毁,实在是小人之心。隋炀帝的妻子萧美娘一生能够嫁8个国君的原因。这是她的命,她无法控制自己,这是时代的推动的结果。
我上面说的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对于百姓来说,大致情况也是如此。今天这尼泊尔很多地方,一家子兄弟几人娶一个妻子的事还有,没有见人说尼泊尔脏或者是臭。这都是今天的人信口开河,站在自己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古人指手画脚,实在是不合时宜。反观那些说这样话的人,怎么样呐?郭沫若恐怕要打脸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更是***无度,他娶的妻妾,不仅有尼姑、还有狐仙,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只能是愚弄百姓的浑话。我不做评价,我们今人是没有资格评价古人的,因为我们在道德上不及人家。所谓说人的人,不如人。这是近日拿无知当个性,十足的浅薄和无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江玉环旅游穿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江玉环旅游穿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