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建造
西湖始建于隋朝,自从隋朝大业六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唐代,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西湖白堤(东端即断桥)的白指绿杨荫里白沙堤还是白居易?
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俗称“白沙堤”,长约一公里,相传白居易为此写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就任杭州刺史后,当地遇旱成灾,颗粒无收,饥民逃荒。
白居易微服私访,到钱塘,白居易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弄明白当地各县连年干旱的原因,除了雨水少以外,主要原因是湖堤失修,蓄水量小,加之管理不当,又放任豪强占湖为田,或者盗取湖水,致使千顷良田得不到灌溉。白居易在钱塘门外,修筑一条护湖堤,以积蓄西湖之水。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从钱塘门石函起至余杭止的大堤筑成。
这条大堤把西湖分割为二,堤的西边为上湖,即今天的西湖,东边为下湖,现在已成为市区的一部分。湖水尽量贮蓄在上湖,以保证杭州以东及以北千顷良田的灌溉。湖堤修成后,白居易又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了白居易亲自写成的《钱塘湖石记》,对如何管水、用水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立出几条禁约,特别强调农民提出用水请求时,不要将公文州县乡层层批转,“动经旬日”,以致旱苗无救,只要经刺史批准后,“即日放水”。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不到三年,他奉调离开杭州时,想到需要不断护堤修堤,为减轻百姓负担,便把自己大部分俸钱留给州库,作为应急之需。
白居易临行时,杭州百姓老老少少都来送行,感谢他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白居易十分感动,心情十分激动,写下一首诗《别州民》,送给前来话别的百姓。
诗人深感自己没有做什么,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留下了一湖水,或许能帮助老百姓度过荒年。
白居易走后,杭州百姓久久地怀念着他。他们把他主持修筑的那条长堤,就称作“白公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杭上湖村旅游攻略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杭上湖村旅游攻略路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